2024-07-22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学分:56/2
学时分配:授课8 实践48
课程类别:社会实践类
授课教师:王坤
二、课程简介
开展“家乡民俗学”的社会实践课程,以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依托,工笔所教师为指导,组织招募学生调研员并进行系统培训后形成调研实践队,实地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家乡开展传统文化调研,聚焦红色文化、考古遗址、传统手工艺、文物修复等领域的传承发展,引领学生主动了解服务家乡文化建设,投身文化宣传与保护,发掘中华文化基因,提升“文化自信”。
课程从中国的艺术学理论与实践出发,融合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方法,并吸收新工科学术思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展开。适宜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社会实践课程选修。
三、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为了响应国家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是在天津大学“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开设“家乡民俗学”实践课,能够提升不同专业本科生的爱国思想、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为国内同类院校人文艺术实践建设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优化学生的人文艺术知识结构,拓宽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眼界与认识,激发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先觉意识,使之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大量的实践活动,应掌握重要传统人文艺术形式的概念、历史、工艺、传承、发展、基本特征、艺术特色和民俗应用等内容,并能够前往家乡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情况,尤其是考古大遗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采访家乡国家级、省市级传承人和相关文化事业机构,聚焦传承的现状,调研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历史,充实文化基因资料库,形成现状调研报告,为后续挖掘有价值的史料积累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