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史
学时/学分:32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生
教材、教辅用书及其他参考书:
[1]杨小明,张怡. 中国科技十二讲[M]. 重庆出版社,2008.
[2]王士舫,董自励. 科技发展简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二、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国古代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等问题的争论,困扰着青年学生的认知与价值观,因此面向学生开设《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对于增强科学精神、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科学素养,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史》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它兼具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性质,课程将以中国古代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为教学重点,以历史年代顺序为主线,以关心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导向,“内史”与“外史”相结合,通过回溯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探寻其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总结其发展规律,反思当前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规律,为将来适应科技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在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等领域取得的科学成就,在丝织、陶瓷等领域取得的技术成就,在水利、建筑等领域取得的工程成就;
(二)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需要的社会条件,能够准确论述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让学生在史实中领悟科学思想,体悟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科研道德,明确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四)让学生树立中国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树立发展中国科技的紧迫感。
四、基本要求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能够运用课程所学习的研究方法,思考中国科技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对策,并基本具备思考中国科技发展史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的能力,掌握评价科技政策优劣的基本原则,同时具备撰写中国科技史领域的学术论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