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翻转)

2023-02-17

  一、[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这门课程自2019.3首次面向全国的高校开放以来,至今已经运行了9个学期,累计服务185所学校,如国防科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兰州大学等各类院校。90600余名正式高校学生选课,互动40,31万次。特别是在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疫情,这门课程免费面向整个湖北地区的高校开放,切实为“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努力。除面向全国各高校作为学分课开放以来,自2021年开始,这门课也面向全社会作为共享课开放,同时也面向智慧树全体开课教师开放,实现远程资源共享。



  二、[建设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翻转)”于2019年由原来的“中国文化史专题(线下课)”改造而成。

  第一、经过横向对比,这门课采取线上课为主,以直播互动见面课为补充的授课形式,其知识量大约比原实体课堂多25%的内容,教师需比原来多准备2-3章的内容,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识收益更大。

  第二、这门课程作为在线课程开放,具有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特点。听课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浸润式的文化享受。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专题”撷英的方式展开传统文化的精华窗口,不存在“一节跟不上,后面听不懂”的现象。各章之间平行安排,彼此独立,每次课都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令人耳目一新,学习积极性很高。

  第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设有弹题、章测试、见面课测试题、期末考试、讨论题、团队作业展示等多个考核学生的环节,注重夯实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方式更全面。


(天津大学与延边大学在线下见面课上师生互动)

  三、[教改及获奖情况]

  2015 获得“天津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立项

  2017 获得天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8 获得“首届卓越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2019 获得“天津大学首批新工科通识课程”立项

  2019 获得“天津市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2020 获批“天津市本科一流课程”立项

  2021 获批“天津大学思政课程”立项

  2023 获批国家本科一流课程



  四、[课程特色]

  第一、定位准确、立意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宏观而系统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有利于我们古为今用,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智慧为当代社会做贡献。

  第二、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雅俗共赏。以往的传统文化教材大多是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来安排的,类似中学通史性的讲法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跨章学习。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按照先物质基础(饮食、服饰、建筑等),后上层建筑的逻辑顺序(婚恋、教育、语言文字等),共计十章内容,向学生展现传统文化多个优秀侧面,也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思维、精神等。既保证了较大的知识信息量,也方便学生跨章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感兴趣的专章深入学习。

  第三、本课程适用的教学对象广泛,兼顾兴趣与深度。在内容上,本课程以“专章”的形式安排教学,这十章之间彼此平行,不存在“一章没学,后面学不会”的现象,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按需节取其中的部分章节制作成自己的混合类课程。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同学各取所需。视频制作精美、声情并茂,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注重了思想深度,保证了不同学阶、学识水平同学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线上课程的优质、共享、开放特点。

  第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门课程设置了24课时的线上课程,还安排了8课时的直播互动见面课,同时视学期长短,又灵活安排了2课时左右的直播讨论课或实践课。将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分别放在理论课、直播互动课、直播讨论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堂中学习,同时又将不同的课型充分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提升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加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机合,强化了学习效果。

  第五、教学评价关注过程,引导习惯培养。我们设置了“双线”考核形式。对于理论考核部分我们细化为章测试、见面课测试,期末测试三个部分的考核,实现局部学习和整体掌握的全面落实。对于实践考核部分,我们设置了互动讨论、团队作业等,借助新颖生动的学习考核形式和现代化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以知导行、知行合一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