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原典——中华优秀经典研读与训练”第四期举办

2025-05-13

5月11日,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在卫津路校区科技图书馆305研究厢组织进行了“深入原典——中华优秀经典研读与训练”系列活动(第四期)。活动由朱生玉、白晨两位教师指导。

师生继续围绕《诗经·周南·关雎》篇进行深入研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从当代视角理解古代经典。白晨老师围绕“古代经典的现代化解读”专题,提出经典解读应建立在扎实的文本理解和传统义理辨析基础之上,警惕“过度阐释”与“脱离语境”等倾向。他指出,经典的现代意义应来源于其深层结构与文化精神,而非随意挪用或简单类比。这一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发诸多回应。

指导教师鼓励同学们在严谨治学基础之上,勇于表达、深入探讨。活动现场,大家积极发言,尝试从语言、情感、社会结构等角度出发,阐释个人对《关雎》篇的理解。教师在肯定学习思路同时,也对其中的理解偏差进行及时纠正与引导,帮助大家厘清原典内涵与现代视野之间的关系,提升研究学术深度。

朱生玉老师强调,文本细读不仅是语言的训练,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多次朗读、提问与回应,同学们不断打破惯常理解局限,尝试从注疏体系中建立自己的学术判断。从“聆听经典”到“回应经典”的转变,正是读书活动的价值所在。

本次研读训练有效推动“读”与“思”的良性互动,展现了师生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实践探索。系列活动逐步引导同学们在原典中寻找问题、提出见解、深化理解,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与学术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