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精神一线牵|海棠季校史图书发布会暨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2025-04-07

4月5日

书香北洋 百卅献礼

——海棠季校史图书发布会

暨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

在天津大学举办



商务印书馆(深圳)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苑容宏、总经理兼总编辑孙延旭,天津市资深文史专家罗澍伟,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欢,天津大学文化顾问、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荣誉所长王杰,天津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总编辑宋昆,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吕静,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宇,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天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晓燕,海河中学副校长张朝燕,以及来自天津市社科院、天津博物馆、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的50余位学者专家到场参与。活动由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昊主持。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欢在致辞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与校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它们不仅承载着办学治校的历史记忆,更指引着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他提出三个“致敬”:一是向拥有13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大学致敬,二是向坚守校史研究多年、传承大学精神的研究者致敬,三是向为校史文化成果提供出版支持的机构致敬。天津大学校史文化研究资源丰富,未来有更多相关精品呈现。



天津市资深文史专家罗澍伟在发言中表示,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校自成立以来,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通过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向国内外展示了天津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成果卓著。



天津大学文化顾问、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荣誉所长王杰回顾了研究所成立十年以来,在大学文化建设与校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认为,天津大学不仅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工程教育的引领者,也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先驱旗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校史研究所正是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肩负着向社会展示天大文化形象和特质的重要使命。这也是研究所多年深耕的核心价值所在。



海棠季校史图书发布会由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张世轶主持。本次活动发布了四部校史及文化类图书:《北洋大学及其章程考证研究》《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3辑)》《朝语夕言——天津大学文化故事自述集》《木铎金声(第二辑)——天津大学师长寄语集》。商务印书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孙延旭和天津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总编辑宋昆分别向学校赠书并致辞。



孙延旭表示,天津大学拥有丰厚的校史文化资源,在系统梳理校史脉络、传承弘扬大学精神方面独具特色、成效显著。作为与天津大学渊源深厚的学术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将持续为学校校史资源梳理、出版工作提供助力。



宋昆表示,今年是天津大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多年来,出版社同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深度合作,协同推进校史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出版社将策划出版系列文化精品,全面展示天津大学130年辉煌发展历程,以出版人的专业精神与使命担当,书写“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新篇章。



图书馆、人文艺术学院、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接受赠书。图书馆副馆长于晓燕代表受赠单位发言,向两家出版社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她表示,图书馆将充分发挥校史文化书籍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典籍之泉充盈文献资源长河,将化作激励师生深耕学术、赓续文脉的精神力量。


张世轶代表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汇报近期工作成果及前瞻规划。她介绍,校史和文化建设将重点围绕三个维度深入推进: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三是构建彰显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研究所将持续深化理论引领,进行实践创新,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人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吕静为活动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文化是无形的,也是可以通过载体呈现的。希望师生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感悟大学精神,在文化滋养中追寻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汲取奋进力量。人文艺术学院的责任在于浸润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在数智时代守护精神家园,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时代英才。



海棠季图书发布会前,天津市三利相声曲艺社为到场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曲艺表演。发布会后,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还举办了北洋大学首个校址专题研讨会、北洋医学研究选题发布及意向征集会,并发布了“天津大学与现代中国”“北洋大学与世界”等多个新研究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