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
天津大学中文系创建于1997年,其前身是天津大学直属中文教研室,现为人文艺术学院辖下的主要教学、研究单位之一。
中文系1998年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强调传统中文基础,突出应用导向,2021年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1999年开设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2005年停招,2010年复招),目前每年招生规模90人。
2000年设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2年与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设立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2017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下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二级学科。
中文系现有专任教师15位,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大学,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研究生导师26名。目前聘有兼职教师10余位,作家、学者冯骥才,语言学家施向东、冯胜利均在本系作育英才。除中文专业课外,本系教师还承担着10余门校任选课,在学校文化素质教学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十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近30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0余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改项目10余项,获评国家级和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获评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评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部。
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简称语言中心)正式成立于2014年7月。中心的成立是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担任语言中心首席特聘教授,聘请南开大学施向东教授作为语言中心的特聘教授。
语言中心是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机构,旨在从科学的视角来探究语言的性质,深入探讨语言研究中的科学属性,坚信“语言学是科学”。语言中心将凝聚相关学科的科研方向,提高文科研究的科学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中国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语言中心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乾嘉”小学中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现代科学的诞生与语言学革命的关系;演绎逻辑与语言学理论构建的关系;语言学探索与科学构建能力的关系。语言中心坚持依托科研项目、整合中心成员的学术专长,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有机结合。
语言中心成立以来,多次举办和参与了大型学术会议。2004年,语言中心成立举办了“语言学与科学”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2016年6月,举办“乾嘉段王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2021年4月,举办了“第七届汉语韵律语法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捷克、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52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此外,中心成员也曾先后赴北京、上海、重庆、(中国)香港等地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扩大了学术影响力。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简称王研所)始建于1986年,由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教授、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王学仲先生任首任所长。同年,王研所获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理工类大学开办硕士层次艺术教育首创之举。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王研所已逐步形成集学术科研、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是国内外地标性学术高地、北洋艺学文脉源流之始。
1987年10月,由天津大学彭一刚院士主持设计,安田薰、关好夫等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兴建的“黾园”落成,兼具艺术美感与历史底蕴,内设教研室、展览馆、科研组联室。2016年,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入选天津市第二批保护性建筑名录。
王研所成立以来,以“欧风汉骨、东学西行”学术主张为中心,形成包含哲学、美学、诗词学、绘画学、书学的黾学体系,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文脉传承有序,近年来在专业领域多有建树,并设有王学仲人文艺术基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人文教育理念,培养卓越人才。
王研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多次接待国内外专家来访,在举办展览、会议研讨、学术互访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聘请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筑波大学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席,先后有日本香川大学、秋田大学、甲南女子大学、筑波大学多位学者教授学成后载誉归国。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简称工笔所)以重彩工笔绘画、工艺美术研究、人文设计实践为主要方向。独特的学科立足点和发展思路及深厚的学养基础,使工笔所在天大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丰富了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内涵,并使科学、技术、人文、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人文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完善天津大学的学科布局。工笔所自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至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毕业生。目前工笔所教师在建筑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方向指导研究生。
依托天津大学的学术优势,工笔所师生近年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项目及科研基地建设任务,获国家级与省部级成果奖4项;在国际、国内重大美术展览、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各类获奖百余项,名列国内同类院校前茅。目前在研的国家级项目有国家艺术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当代表达研究”,省部级项目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重点委托项目“传统民俗版画在当今年节中的应用研究”及天津市艺术学基金、天津市教委项目等。工笔所重视专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与海内外64家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如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捷克马萨里克大学、日中艺术研究会、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开展高层次教育及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
为做好大学文化建设,扩大天津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和文化引领作用,学校于2015年12月成立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简称校史所)。
校史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为学校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系统推进校史文化研究与传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与研究;打造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学文化,为天津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校史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和年度研究计划,组织校内外人员持续开展学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研究。(2)开展教育史、科技发展史、文化史以及人物研究。(3)加强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现状研究,开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理论和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研究。(4)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
校史所积极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文化铸魂,努力探索“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新路径。与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日本福山大学、香港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学术联系。在校史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更好地发挥天津大学在中国大学精神领域的旗帜和引领作用,用深厚的人文理论研究功底和丰厚的研究成果助推学校文化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