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4
2023年5月5日下午,天津大学第21届“春华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举办。多年来,春华杯征文大赛一直受到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本届颁奖典礼尝试在多角度进行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的热情,营造校内浓郁的人文氛围。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背景下,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将此次“春华杯”颁奖典礼作为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青年学生在文化创作中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打造一堂现场直播的文化金课
第21届“春华杯”征文大赛由天津大学教务处、天津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主办,人文艺术学院团委协办。人文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到颁奖典礼的筹备和组织中,依托中文系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工作队伍的组织,本届颁奖典礼融合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文化与艺术教育等多个元素。首次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借助“哔哩哔哩”平台,400余名同学在线上收看了典礼仪式,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共同收看了一堂从文学创作到主题教育的文化金课,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人文与艺术的碰撞中汇聚更大育人合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访谈分享
为了更好地了解获奖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本次颁奖典礼新设置了获奖学生访谈环节,由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谢舒与获奖学生余墨涵、薛子易、常国毅、刘垚瑶就获奖感受、创作历程、对新时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思考等话题进行面对面访谈交流。人文艺术学院21级本科生余墨涵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创作长达四万余字篇幅的作品。创作《逝水》的灵感来自于自己怀旧的心性,依托文章中两位小主人公“林墨”和“顾念”从相遇、成长、分离、再相遇的人生经历,体现出对时间逝如流水的思考。她同时认为新时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应该“扎根在泥土里” ,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牢,文字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气,才能绽放出一朵漂亮的花朵。
人文艺术学院22级硕士生薛子易在分享中说,党的二十大专题作品《纪年·诗三首》,是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用文字书写下激动的心情。从第一首《理想之火》,寄托对革命先驱的追忆与崇敬,到第二首《复兴之路》,记录几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再到第三首《青春之歌》,歌唱青年的信仰和担当,试图以诗歌的形式描绘我们党的辉煌历程,抒发一名青年学子的心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博士生常国毅在访谈中分享到,今年是自己参加“春华杯”的第四年,“春华杯”也成为自己在天大求学生涯的见证者。获奖文章《本质·途径·标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非遗文化建构》拟做的研究就是试图突破传统文化挖掘的历史单一视角,从传统文化依存的民众生活入手,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脚点,通过关注民众生活的图貌和流变,关注传统文化的生活气息,以田野调研的方式来挖掘自己文学创作中贴近生活的源泉。
建筑学院博士生刘垚瑶难捺自己激动的心情,在访谈现场向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展示了葫芦雕和布老虎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她在访谈中说,此次获奖的作品是一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原始艺术的研究的学术论文。原始艺术源自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来源于生活,承载着原始艺术,原始艺术又借由非遗进行表达。例如在学校图书馆展出过的民间布老虎、葫芦以及面塑作品都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手,都是原始艺术在当下的延续。
访谈过程中,几位同学的分享都体现出天大学子把文学作品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都把聚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作为培养文化底蕴,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也坚定了同学们坚守文学作品来源生活、扎根生活、服务生活的定力和执着。
饱含情感的作品演绎
典礼上,2022级人文大类的陈心妍、彭思宇、侯婉霜、刘璐四位同学深情朗诵了党的二十大专题赛道获奖作品《纪年·诗三首》。
本届“春华杯”征文大赛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正式启动,专门设置了“喜迎党的二十大”专题赛道,以展现天大学子“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优秀精神面貌。大赛期间,同学们热情投稿,用真诚的文字书写下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作为本届颁奖典礼上最年轻的四位本科生,她们用见贤思齐的态度品读诗歌韵雅,用昂扬奋发的精神彰显青春向党的誓言,用见字如面的深情阐释新时代文学作品的力量。